| 议题 | 论文题目 | 姓名 | 单位 | |
| 海洋污损与防护技术 | 1 |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Surface Energy Silicone Marine Antifouling Coatings | 耿梓林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 2 | 摩擦纳米发电机自驱动海洋先进防污材料与技术 | 孙霄 | 中国海洋大学 | |
| 3 | 钛基Ru-Ir-Ti三元氧化物析氯阳极的梯度优化与性能研究 | 罗春莲 | 集美大学 | |
| 4 | 磁控溅射法制备钽中间层Ti/Ta/RuO2-TiO2氧化物阳极性能研究 | 罗春莲 | 集美大学 | |
| 5 | DSA析氯阳极的研究进展 | 罗春莲 | 集美大学 | |
| 6 | 新一代海洋防污涂层的功能设计 | 李祥宇 | 东北大学 | |
| 7 | 生物肽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 | 楼彤 | 集美大学 | |
| 8 | 基于海洋生物的仿生肽抗菌防污技术 | 窦雯雯 | 山东大学 | |
| 9 | 纳米酶驱策的绿色海洋防污界面设计与应用探索 | 于滨 | 东北大学 | |
| 10 | 梯度化生物附着响应静态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王保鑫 | 集美大学 | |
| 11 | 具有导热性能铜纳米柱复合膜构建及其海洋环境抗菌防腐性能研究 | 夏牧秋 |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 |
| 12 | 电场诱导的振荡纳米柱表面用于主动抑制生物膜形成和控制腐蚀 | 钱锋 | 山东大学 | |
| 13 | 分子模拟驱动的海洋防污涂层防护机制解析及新型防污树脂设计 | 李文 | 中国海洋大学 | |
| 14 | 涂层缺陷、阴极保护和铜绿假单胞菌对 EH40 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张雪 | 山东大学 | |
| 15 | 基于ATP的智能响应型绿色防污涂层的构建与性能评估 | 戚鹏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16 | 3D打印海洋防污功能制件智能响应化设计及控释机制研究 | 邓濯 | 江苏海洋大学 | |
| 17 | 两类防污涂料的防污效果及其联合次氯酸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姚胜勋 | 广西科学院 | |
| 18 |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生物污损评价方法 | 曾超凡 | 集美大学 | |
| 19 | The influence of dead bacteria on the 3D motion and adhesion of live bacteria | 张伟雄 | 集美大学 | |
| 20 | 钛合金海洋防污技术研究 | 霍仪坤 | 集美大学 | |
| 21 | 面向海洋防污的自驱动纳米酶:氧缺陷调控及其强化杀菌机理研究 | 钱锋 | 东北大学 | |
| 22 | 多功能氟碳聚合物防污/抗冰涂层:设计与性能研究 | 陈蓉蓉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 23 | 基于超声振动的钛合金管路海洋生物污损作用机制研究 | 张佳讯 | 集美大学 | |
| 24 | 聚脲基一体化海洋防污防腐涂层 | 付光辉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 25 | 结构功能一体化仿生海洋防污涂层的研究 | 关宇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 26 | 电催化氧还原产过氧化氢在海洋生物污损治理中的研究 | 秦英楠 | 青岛科技大学 | |
| 27 | Fabrication of an anti-fouling coating based on epoxy resin with a double antibacterial effect via an in situ polymerization strategy | 孙露洋 | 青岛科技大学 | |
| 28 | 碳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生成过氧化氢及其海洋防污应用 | 宋佳梅 | 青岛科技大学 | |
| 缓蚀剂与应用 | 1 | 2-Mercaptobenzimidazole as an Excellent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Zn-Mg-Al Coated Steel in 0.05 M NaCl Solution | 王京宝 | 首钢技术研究院 |
| 2 | 超高温油气生产环境的缓蚀剂开发及应用 | 王虎 | 西南石油大学 | |
| 3 | Study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Zn-Al-Mg coating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 | 黎敏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 |
| 4 | 基于黑磷烯的智能响应型缓蚀体系设计及其在不同pH环境中的防腐机制研究 | 谢于辉 | 昆明理工大学 | |
| 5 | pH-Dependent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 曹娇娇 | 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
| 6 | 弹性应力对钝性金属腐蚀行为和N-月桂酰肌氨酸钠缓蚀行为的影响规律 | 林冰 | 西南石油大学 | |
| 7 | 面向高效储能的铝空气电池绿色缓蚀剂研究进展 | 强玉杰 | 北京科技大学 | |
| 8 | Study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Pyridine-2-carboxaldehyde and Potassium Iodide Combination for Q235 Steel in 15% HCl | 逄锦程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
| 9 |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an Efficient Anion-Cation Synergistic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Carbon Steel in HCl Solution | 王思远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 |
| 10 | 冠醚类超分子缓蚀剂对3003铝合金的缓蚀行为研究 | 徐建波 | 华中科技大学 | |
| 11 | Synergistic Effect of Rosa roxburghii Tratt Extract and KI on Copper Corrosion Inhibition in Acidic Pickling Media: Adsorption and Mechanism | 周生涵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 12 | CO2驱油与埋存腐蚀工况下缓蚀阻垢剂的制备与应用 | 李辉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
| 13 | 咪唑啉类长效酸化固体缓蚀剂设计与性能研究 | 胡济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14 | 镁合金缓蚀剂作用机制及防护涂层研究 | 卢小鹏 | 东北大学 | |
| 15 | Study on the inhibition of hydrogen permeation behavior of L80 and N80 steel by hydrogen sulfide corrosion inhibitor | 肖洒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 16 | CCUS注采井腐蚀抑制剂研究及应用 | 薛艳 |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 |
| 17 | 近年来缓蚀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赵景茂 | 北京化工大学 | |
| 18 | 锌空电池添加剂的缓蚀-循环稳定非线性构效关系研究 | 岑宏宇 | 湖北工业大学 | |
| 19 | MOFs缓蚀剂的设计及其在智能防腐涂层中的应用 | 徐晨凯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 20 | 有机缓蚀剂智能设计 | 富忠恒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1 | Evaluation of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Ramie Stem Extract on Mild Steel in 1M HCl | 李俊兰 | 四川文理学院 | |
| 22 | 球墨铸铁腐蚀行为中缓蚀剂作用机制研究 | 刘婧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3 | 金沙江水电站换热器用缓蚀阻垢剂的开发及机理研究 | 黄高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24 | 取代基数量对海水环境中离子液体缓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 严志虎 | 江苏海洋大学 | |
| 25 | MXene纳米片稳定性及其在高温防护涂层中的腐蚀防护性能研究 | 李航 | 北京化工大学 | |
| 26 | 下古气井微胶囊缓蚀剂的合成与评价 | 陈斌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 |
| 27 | 改性香兰素绿色缓蚀剂的制备及其缓蚀机理研究 | 陈秋浩 | 广州大学 | |
| 28 | 大语言模型对缓蚀效率预测的理解与优化 | 金苏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9 |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a High-Efficiency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Zinc-Coated Press-Hardened Steel | 姜军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 |
| 30 | 碳钢晶粒细化增强咪唑啉类缓蚀剂吸附及耐腐蚀机理研究 | 王潘俊 | 河南工业大学 | |
| 31 | 氨基酸类电解液添加剂对镁空气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 何杰豪 |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
| 32 | 缓蚀剂分子行为与膜层重构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 廖伯凯 | 广州大学 | |
| 33 | 新型高效缓蚀剂的研发及应用 | 郝龙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4 | 机器学习赋能的抑菌剂-缓蚀剂设计与评价 | 杨景智 | 北京科技大学 | |
| 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 (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氢脆/核材料环境) | 1 | 螺旋板换热器板片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 魏孔瑜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2 | 典型无缝钢管钢掺氢天然气环境适应性及 氢致损伤机理 | 黄峰 | 武汉科技大学 | |
| 3 |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铜镍合金的微生物腐蚀:重力、应力与周向位置效应 | 朱丛睿 | 中国海洋大学 | |
| 4 | 海洋环境下中锰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 | 郑一凡 | 武汉科技大学 | |
| 5 | 基于残余奥氏体调控的先进高强度钢应力腐蚀开裂机制 | 张弦 | 武汉科技大学 | |
| 6 | 核用锆合金燃料包壳管高温高压水微动磨损研究进展 | 明洪亮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7 | 质子辐照对316L不锈钢在高温水中晶界氧化行为的影响 | 王生凯 | 西北工业大学 | |
| 8 | 17Cr三相不锈钢在海上高温高压极端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开裂机制研究 | 岳小琪 | 北京科技大学 | |
| 9 | 316LN不锈钢液态铅铋致脆机理研究 | 薛宝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10 | 耐应力腐蚀高强螺栓钢研制与耐蚀机理研究 | 马宏驰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1 | 铝合金机器学习势函数训练及其应力腐蚀机理研究 | 纪毓成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2 | 镍基690合金在高温水环境中的晶界内外氧化转变行为研究 | 冯兴宇 | 华南理工大学 | |
| 13 |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analysis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generated during the failure process of crystallization units i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张志伟 | 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 | |
| 14 | 镍基合金在650℃超临界二氧化碳中 腐蚀蠕变裂纹萌生机制 | 匡文军 | 华南理工大学 | |
| 15 | 慢应变速率拉伸和恒载荷实验氢致断裂强度等效性评估 | 李金许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6 | T相在7xxx系铝合金氢脆中的作用: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 | 王亚飞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 17 | 静水压力对低间隙TC4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 边舫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
| 18 | 激光熔覆316L 不锈钢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氢脆机制探究 | 敬晓嘉 | 西南石油大学 | |
| 19 | 高浓度固体粒子悬浮液中的磨蚀试验研究 | 苏昆鹏 | 扬州大学 | |
| 20 | 氧化膜微纳结构的吸氢/阻氢调控机制 | 王延坤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1 | 原油储罐内表面湿硫化氢应力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护优化 | 张媛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设检中心 | |
| 22 | 烷基化装置管道泄漏检测技术 与长周期运行保障策略 | 杨旭 |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 |
| 23 | 晶体取向对Fe-Cr-Ni不锈钢均匀氧化行为的影响 | 马鑫 | 西安交通大学 | |
| 24 | 淬火配分钢的氢致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 | 李维国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5 | 冷冻三维原子探针及其在锆合金研究中的应用 | 黄思煜 | 武汉科技大学 | |
| 26 | 疲劳损伤对储罐焊接接头腐蚀的影响 | 党旗 | 华东理工大学 | |
| 27 | 含Ni钢中交织组织与逆转变奥氏体的抗氢机制 | 彭志贤 | 武汉科技大学 | |
| 28 | 热处理温度对沉淀硬化不锈钢氢脆行为的影响 | 周成双 | 浙江工业大学 | |
| 29 | 不同磁场环境对CLF-1钢腐蚀产物形成和迁移的影响研究 | 吕一鸣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
| 30 | 微量Mg处理技术提高X70管线钢抗氢性能机制研究 | 王智怡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1 | 应力腐蚀非稳态电化学在线测试技术研究 | 刘智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2 | 嬗变元素HHe对CLF-1钢在高温高压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刘宁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
| 33 | “氢促滑移共面性”的再探讨 | 孙擎擎 | 中山大学 | |
| 34 | 稀土铈对含硅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铋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 罗林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
| 35 | 高温原位电化学表征Zr-Sn合金表面ZrO2/Cr复合膜在锂硼溶液 | 周茜 | 北京理工大学 | |
| 36 | 腐蚀缺陷对掺氢天然气管道渗氢扩散及氢相容性作用机制研究 | 王财林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37 | 应变速率对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500 °C饱和氧液态铅铋环境中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 史轩铭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8 | 在高压氢环境中CO2分压对纯铁氢脆行为的影响 | 吴浩林 | 浙江工业大学 | |
| 39 | 镍基GH3535合金在氟锂钠钾熔盐中的应力腐蚀行为 | 常立涛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40 | The research on hydrogen induced delayed cracking behavior of 1200MPa grade dual phase steel | 谢春乾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 |
| 41 | 高锰TWIP钢的氢脆机理与抗氢脆研究 | 支辉辉 | 西北工业大学 | |
| 42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Fe表面氢吸附抑制研究 | 郭淑格 | 西南石油大学 | |
| 43 | 高含硫气田H₂S-CO₂环境腐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 谢希爰 | 西南石油大学 | |
| 44 | Cr合金化低碳中锰钢力学性能及氢脆的研究:奥氏体稳定性、断裂方式与氢含量的关系 | 王涛 | 北京科技大学 | |
| 45 | 减压塔顶抽空器腐蚀分析与技术改进 | 润雪 |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 |
| 46 | 核电站不锈钢堆焊层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及控制因素解析 | 吕战鹏 | 上海大学 | |
| 47 | T91/高熵合金涂层高温液态铅铋腐蚀行为研究 | 付正鸿 | 西南交通大学 | |
| 自然环境 腐蚀 | 1 | Corrosion Behavior of Zinc-Aluminum-Magnesium and Pure Zinc Coatings in Composite Salt Environment | Ting Shang | 首钢技术研究院 |
| 2 | 铜合金在遮蔽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失效行为 | 邢陈志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 | 基于自注意力时间序列补全模型的新疆大气腐蚀行为分析 | 龚海燕 | 北京科技大学 | |
| 4 |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andy soil environment on the pressure resistance of the outer protective layer damage of flexible composite pipe | 高蔓彤 | 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中油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 5 | 高压氢气和阴极保护作用下的X80管线钢的氢脆 | 瞿龙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6 | Study on Black Spot Defects on the Surface of Automotive Parts | 邵蓉 | 首钢技术研究院 | |
| 7 | 界面处理对预制UHPC-现浇NC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 耿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
| 8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碳钢腐蚀动力学仿真 | 朱鹏睿 | 四川大学 | |
| 9 | 揭示X70管线钢在典型近中性/膨润土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演变和点蚀机理 | 杨广明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0 | 基于机器学习的装备腐蚀溶解氧浓度智能监测技术研究 | 刘国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 | |
| 11 | Corrosion Behavior of Q235 Carbon Steel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Ruili | 肖盼 |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12 | 基于机器学习的铜镍合金冲刷腐蚀行为研究 | 吴磊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13 | A new silane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adhesion force between epoxy powder coating and steel substrate | 韩超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 14 | Study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Zinc-Aluminum-Magnesium Coating and Pure Zinc Coating in Alkaline Soil Environment in Korla, Xinjiang | 刘广会 | shougang | |
| 15 | 金沙江流域水电站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研究 | 姚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
| 16 | Microscopic Insights into the Low-Temperature Immersion Corrosion of U75V Flash-Butt Welded Rail Joints for the Sichuan-Tibet Railway | 廖婷婷 | 成都工业学院 | |
| 17 | 丝材电弧增材制造与锻造2209双相不锈钢在含氯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冯梦婷 | 广州大学 | |
| 18 | 低温敏化处理对5083铝合金在人工海水中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 彭灿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
| 19 | Ti80合金在不同温度模拟海水中应力腐蚀开裂行为及机理研究 | 孙宝壮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0 | 热电间冷塔循环水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 秦永坤 |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
| 21 | 万米深海环境船体钢腐蚀规律及牺牲阳极性能研究 | 丁康康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青岛分部 | |
| 22 |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surface salt deposition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 刘淼然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 23 | 碳钢在典型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陈志坚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24 | Research on Rapid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Aging State of Typical Coating Systems in Offshore Wind Turbine Towers | 赵雪茹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 25 | 磁场抑制点蚀的磁电化学耦合效应解析 | 吕战鹏 | 上海大学 | |
| 26 | 海南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钢腐蚀行为与寿命预测研究 | 马创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 27 | 揭示X70管线钢在典型近中性-膨润土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演变和点蚀机理 | 杨广明 | 北京科技大学 | |
| 高温腐蚀与防护 | 1 | 高温腐蚀机制解析与防护技术创新:从机理到工程应用的系统研究 | 才羽 | 华北理工大学 |
| 2 | 高熵合金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黄希 | 东华理工大学 | |
| 3 | 共晶高熵合金在熔融MgCl2–NaCl–KCl中的高温腐蚀机制 | 胡泓亦 | 武汉科技大学 | |
| 4 | Nb合金表面Si-Cr-Ti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 乔彦强 | 西北工业大学 | |
| 5 | TiAl合金表面强塑性变形和铝化物涂层协同防护机制 | 伍廉奎 | 中山大学 | |
| 6 | 基于MCrAlY纳米晶粘结层的抗氧化热障涂层设计研究 | 赵宗科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7 | Cr涂层Zr-4合金高温蒸汽氧化行为研究 | 王赟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8 | 钛净化剂用量对 Fe-Cr-Ni 合金在熔融氯化物中耐腐蚀性的影响 | 黄天佑 | 武汉科技大学 | |
| 9 | 超高温陶瓷隔热层设计制备与抗烧结机理研究 | 董会 | 西安石油大学 | |
| 10 | 汽轮机用防护涂层超超临界氧化行为研究 | 黄太红 | 昆明理工大学 | |
| 11 | ODS钢在高温液态铅铋环境中的钝化及钝化破裂行为研究 | 邱杰 | 西安交通大学 | |
| 12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无Cr连接体材料及防护涂层研究进展 | 郑莉莉 | 青岛大学 | |
| 13 | 热腐蚀对DZ411合金涂层蠕变寿命及其损伤行为的影响 | 高凯 |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4 | 铌合金表面硅化物涂层的设计制备与高温防护性能研究 | 汪欣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15 | 钠冷快堆渗铬氮化涂层及其耐液态金属蚀性能 | 郭树炜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16 | 高温疲劳载荷对火电转子用9Cr3W3Co钢氧化行为的影响 | 熊希临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7 | 探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950℃下的熔盐腐蚀行为及机理 | 尹茗慧 | 上海大学 | |
| 18 | 高水蒸气环境对镍基高温合金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 赵丹 | 上海大学 | |
| 19 | 切削加工对GH3535镍基合金高温熔盐腐蚀行为的影响 | 吴涛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20 | 超临界CO2环境下结构材料腐蚀模拟与防护研究 | 梁志远 | 西安交通大学 | |
| 21 | 高温氯化物熔盐环境下347H不锈钢/电沉积Ni涂层的界面元素扩散机制研究 | 窦欣懿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22 | 表面划伤对涂覆于316LN不锈钢的料浆渗铝涂层在550℃贫氧铅铋共晶中腐蚀老化的影响 | 曾珍 | 西安交通大学 | |
| 23 | 硅酸镱环境障涂层CMAS腐蚀行为与损伤机制 | 周邦阳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24 |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of tensile stress on grain boundary oxidation of Ni-based alloy in high-temperature hydrogenated water | 刘朋帅 | 西安交通大学 | |
| 25 | C/C复合材料高温热防护设计与性能研究进展 | 孙佳 | 西北工业大学 | |
| 26 | 数据驱动的ZrC-TaC-SiC涂层成分智能设计与烧蚀行为 | 张宇嘉 |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 |
| 27 | 347H不锈钢在含氯杂质熔盐中的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 雷海莺 | 华东理工大学 | |
| 28 | 核级增材不锈钢的应力腐蚀裂纹预测研究 | 陈凯 | 上海交通大学 | |
| 29 | DZ411合金及其表面MCrAlY涂层在NaCl/Na2SO4熔盐环境中热腐蚀行为的研究 | 邓尕平 |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30 | 能源用马氏体耐热钢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 艾芳芳 |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 |
| 31 | 抗氧化高熵合金涂层激光增材制造及性能研究 | 周子翼 | 南昌航空大学 | |
| 32 | T91钢在550 ℃液态铅铋共晶环境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 张澜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3 | 身管内壁低温溅射钽涂层沉积相变规律及半密爆服役研究 | 牛云松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4 | P22管道弯头的泄露失效分析 | 禹婷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
| 35 | 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安全阀复线焊缝泄漏失效分析及治理 | 马冀 |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 |
| 36 | 高适配低氧化热障涂层粘结层的制备与研究 | 李潘 | 西安石油大学 | |
| 37 | 微观结构对多晶铁氧化的影响: 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陈杨 | 西南科技大学 | |
| 38 | 活性金属改性优化SiO2涂层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 | 严豪杰 | 中山大学 | |
| 39 | 低Cr挥发耐腐蚀AFA钢的设计优化与应用研究 | 周凌峰 | 深圳大学 | |
| 40 | 高熵稀土锆酸盐陶瓷热障涂层的设计与熔融硅酸盐环境沉积物腐蚀行为 | 刘会军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
| 41 | 120 万吨 / 年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空气预热器腐蚀分析及防范措施 | 刘媛媛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 | |
| 42 | 长期氯化物熔盐腐蚀中Ni-W-Cr和Ni-Mo-Cr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迟良道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43 | 镍基合金耐熔融氯盐腐蚀行为研究及新型耐蚀合金设计 | 孙华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44 | 熔盐堆用GH3535合金在含氧化性杂质氟盐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许红霞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45 | 热腐蚀环境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 杨艳秋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 46 | Inconel 625在含磷酸盐热液熔盐超临界水中的晶间腐蚀机制研究 | 何海锋 | 广西大学 | |
| 轻合金耐蚀机理与表面处理 | 1 | 析出相和氧化膜协同作用改善镁合金耐蚀性研究 | 宋影伟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2 | β相与Al-Mn金属间化合物对5383铝合金腐蚀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 徐佳宁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 | Na2C2O4电解液中铝铜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致密化机制的研究 | 朱丽叶 | 赤峰学院 | |
| 4 | 阐述氢在镁中的双重作用:氢致损伤与塑性增强 | 纪毓成 | 北京科技大学 | |
| 5 | AZ91表面磁控溅射Mg-Y-Al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 周唯理 | 南方科技大学 | |
| 6 | Mg-Al LDH原位生长的电偶效应机制 | 武鹏鹏 | 太原科技大学 | |
| 7 | 铝金属的腐蚀控制及铝燃料电池应用 | 刘英杰 | 天津大学 | |
| 8 | 金属间化合物(IMCs)对铝合金表面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膜层生长行为的影响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 | 曹艳辉 | 中船725所 | |
| 9 | TA2纯钛彩色微弧氧化涂层制备及显色着色机理研究 | 姜鑫淼 | 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0 | In和Nd共合金化对AZ63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郭重庆 | 青岛科技大学 | |
| 11 | 镁缓蚀剂应用于镁空气电池酸性添加剂的研究 | 师凡 | 南方科技大学 | |
| 12 | ZAM钢表面制备垂直取向ZnAlMg-LDH转化层以提升环氧涂层涂覆后的耐蚀性能 | 余磊 | 浙江大学 | |
| 13 | Al-Zn-Mg-Sc合金高强耐蚀性能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 刘斌 | 新疆大学 | |
| 14 | 缓蚀剂对Mg-Gd-Y-Zn合金表面PEO/MgAlLa LDHs涂层耐蚀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 吴嘉豪 | 四川文理学院 | |
| 15 | 镁合金早期腐蚀预警功能涂层 | 朱琦 | 东北大学 | |
| 16 | 钛合金表面超疏水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防污耐蚀研究 | 罗吟秋 | 重庆三峡学院 | |
| 17 | 镁合金导电-耐蚀一体化防护涂层设计 | 周鹏 | 东北大学 | |
| 18 | 酸比理论及其在腐蚀领域的应用 | 张涛 | 东北大学 | |
| 19 | Mg-Sn/Er系合金的腐蚀和空气电池放电行为研究 | 何元泰 | 重庆大学 | |
| 20 | 拉应力对敏化铝镁合金腐蚀及氧化膜形成的影响机理 | 计元元 |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 |
| 21 | 痕量Fe杂质对Mg-Al系镁合金耐蚀性影响机制 | 邓敏 | 河北工业大学 | |
| 22 | 基于电弧增材制造的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应力与不均匀性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 | 覃铬梅 | 东北大学 | |
| 23 | 镁合金电偶腐蚀的绿色表面防护技术 | 周宇航 | 东北大学 | |
| 24 | 熔丝增材Mg-Al-RE系镁合金组织控制与腐蚀行为研究 | 王霖倩 | 河北工业大学 | |
| 25 | 汽车用镁合金及其异材连接件的电泳涂装设计 | 董凯辉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26 |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在轻合金防护中的应用探究 | 谢治辉 | 西华师范大学 | |
| 27 | 基于析出相调控的高耐蚀镁铝合金设计 | 杨耀 | 上海交通大学 | |
| 28 | 基于蒸汽氧化法制备Zn-Al-Mg镀层的钝化层与形成机制研究 | 赵平平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29 | 镁合金表面LDHs@MXene复合涂层的构筑及自修复机制 | 吴量 | 重庆大学 | |
| 30 | 2024-5083异种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腐蚀性为研究 | 张一锋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 31 | 镁基材腐蚀及表面处理过程中的阳极溶解与析氢机制研究 | 窦宝捷 | 东北大学 | |
| 耐蚀材料设计与耐蚀机理 | 1 |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wo Different Zn-Al-Mg Coatings | 蒋光锐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 2 | 残余/合金元素对钢大气腐蚀行为影响机制的耦合作用研究 | 侯庆锋 |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
| 3 | 合金铸铁在交流电工况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 华思然 | 上海电力大学 | |
| 4 | FeCrNi双相中熵合金的两相耐蚀差异机理 | 王竹 | 北京科技大学 | |
| 5 | 耐海洋大气腐蚀低合金钢Ni-Mo合金元素设计及环境适用性研究 | 孙一璞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6 | 微量Ce对FH460钢耐海洋大气腐蚀的机理研究 | 周培英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 7 | 碳钢与球墨铸铁耐腐蚀性对比研究及其对耐蚀钢开发的启示 | 陈天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8 | Laves相对9Cr铁马钢在液态铅铋环境中氧化行为的影响 | 徐健 | 中山大学 | |
| 9 | 高熵策略用于耐腐蚀析氧阳极及宽温域钠离子储能电池正极材料 | 李鹏 | 中北大学 | |
| 10 | 冷轧变形对2205双相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陈宇凡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11 | 异常晶界对增材制造奥氏体不锈钢力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批判性综述 | 冯佳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2 | 不锈钢焊接接头点蚀萌生的精细化统计研究 | 孙阳庭 | 复旦大学 | |
| 13 | 氢致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点蚀机制探究 | 张津铭 | 复旦大学 | |
| 14 | 水泥-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净浆萃取液中合金耐蚀钢筋钝化行为 | 刘先超 | 南昌航空大学 | |
| 15 | 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cracking process on coatings caused by ultraviolet ageing | Wangyan Lv, Ming Nie, Yingchao Yue,Yongchun Liang,Linli Wang, Feng Huang |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liability,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 |
| 16 | 脱脂对锌铝镁镀层表面化学组成及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郝玉林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 |
| 17 |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for metal structures of hydropower stations | 吴承威 |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 18 | 海洋工程用Ti-6Al-3Nb-2Zr-1Mo合金组织调控与腐蚀行为 | 苏宝献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 19 | 第二相粒子对高强奥氏体不锈钢点蚀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 李娜 | 安徽工业大学 | |
| 20 | 带氧化皮稀土螺纹钢HRB400E的腐蚀行为 | 郭丽雅 | 上海大学 | |
| 21 | 位错密度调控316L不锈钢钝化膜耐蚀性新机制 | 车智超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2 | 模拟服役环境下Q485qENH耐候桥梁钢的腐蚀行为 | 高鹏 |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
| 23 | 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的液态铅铋腐蚀行为研究 | 谢昂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24 | Mn添加量对FeCrNiMnxSi合金在模拟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李泽君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5 | 夹杂物诱发腐蚀萌生机制差异与耐蚀洁净钢 | 刘超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6 | 机器学习驱动的耐蚀多主元合金多目标优化与可解释性研究 | 董姝君 |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
| 27 | 基于溶解-扩散-沉积模型深入探讨铬镍合金化对低密度钢耐蚀性提升的影响 | 薛辉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8 | Study on Frictional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Self-Lubricating Galvanized Automotive Sheets | 刘广会 | shougang | |
| 29 | 热处理调控低铬铁素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腐蚀机理研究 | 刘孝辰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0 | 氮含量与DS轧制对304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 张卓然 | 上海大学 | |
| 31 | 钛钽合金与纯钛在硝酸气/液环境中的相依赖腐蚀反转行为:钽调控的钝化膜动力学研究 | 马爱利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2 | 地下盐穴储氢的材料氢脆问题及应对策略 | 张施琦 | 武汉科技大学 | |
| 33 | 高耐蚀性膜层无铅锡基焊料研发及其腐蚀演化行为 | 郝龙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4 | 基于Al、Zr合金化的乏燃料后处理用高耐蚀低成本钛合金 成分设计与性能调控 | 张连民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5 | 玄武岩纤维在化学品中的腐蚀行为 | 李蒙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
| 36 | 高强高耐蚀铝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腐蚀行为研究 | 杨杰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7 | 锰元素含量对FeCrNiMnxSi合金在模拟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李泽君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8 | Ag微合金化工程用钢在酸性海洋中的应力腐蚀机理研究 | 张丽丽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9 | 节镍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力学及耐蚀性能分析 | 赵博 | 中油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 40 | 腐蚀与磨损的协同挑战与管材对策——深层煤岩气井油管失效机理与选材评价 | 雷永康 | 常州大学 | |
| 腐蚀电化学与智能监检测技术前沿 | 1 | 某海风场海上升压站钢结构防腐检测与分析 | 王博特 | 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 2 | 超声腐蚀监测 | 邹芳鑫 | 香港理工大学 | |
| 3 | 用于钢桩内外壁腐蚀同步监测的光纤传感器研究 | 樊亮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4 | X65管道钢不同流速的腐蚀模拟和测量 | 张中信 | 南方科技大学 | |
| 5 | 面向半导体先进制程清洗工艺的铜互连腐蚀机理研究 | 李模团 | 复旦大学 | |
| 6 | 大型污损生物附着对高强度钢牺牲阳极保护效果及氢渗透行为的影响机制 | 王育鑫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7 | 硫酸盐还原菌和硝酸盐还原菌耦合作用下AM60镁合金的生物腐蚀机理 | 付琦 | 南方科技大学 | |
| 8 | 小球藻在人工海水中对稀土镁合金的生物腐蚀机理研究 | 姚欣然 | 南方科技大学 | |
| 9 | Sn-Ag焊料合金电化学迁移与枝晶生长行为研究 | 孙阳庭 | 复旦大学 | |
| 10 | X80钢应力腐蚀开裂过程原位电化学监测及多场耦合损伤机制 | 张勤号 | 宁波大学 | |
| 11 | 316LN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钝化行为与腐蚀机理研究 | 赵天宇 | 西北大学 | |
| 12 | C-22合金在双氧水与盐酸协同作用下的电化学及腐蚀行为 | 郭静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
| 13 | 油气井硫化氢检测与腐蚀治理技术研究及运用 | 李世勇 |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 |
| 14 | TiO2/PANI光生阴极保护涂层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 | 陈智杰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15 | TiO2/PANI光生阴极保护涂层 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 | 陈智杰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16 | 磁场对La-Fe-Si磁制冷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郭丽雅 | 上海大学 | |
| 17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联用的海洋腐蚀原位测试方法研究 | 张磊 | 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 |
| 18 | 动电位临界点蚀温度的理论解析 | 李天书 | 西安交通大学 | |
| 19 | 集成电路板在复杂服役环境中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 李峰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 20 | 镁合金阳极溶解机制及腐蚀测试技术研究 | 黄居峰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 21 | 基于镁合金电偶效应原位构建表面转化膜及其耐蚀性研究 | 朱艺星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2 | 腐蚀监测在长庆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 | 姜毅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 |
| 23 | 水下腐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腐蚀预测研究 | 王秀通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24 | 电化学阻抗谱数据的“两步法”解析与应用 | 夏大海 | 天津大学 | |
| 25 | Al-Zn-Mg-Cu高强铝合金晶间腐蚀机理及其腐蚀控制 | 孙擎擎 | 中山大学 | |
| 26 |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构筑新型多功能集成海洋防护涂层 | 李昊 | 中山大学 | |
| 27 | 高温富Cl飞灰环境下塔菲尔曲线测试的多因素耦合研究 | 王亚芳 | 东南大学 | |
| 28 | 富氯飞灰环境下积灰腐蚀在线监测探针现场实证 | 刘文杰 | 东南大学 | |
| 29 | ADC12铝合金表面有机-无机杂化转化膜构筑与性能研究 | 胡会松 |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 | |
| 30 | 微生物作用下X80钢应力腐蚀开裂的电化学与氢脆耦合机理研究 | 韦博鑫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1 | 弹性应力对TC4钛合金钝化膜稳定性及阳极溶解研究 | 黄秋雨 | 中山大学 | |
| 32 | 油浆罐罐顶腐蚀案例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 玛尔哈巴·努尔买买提 |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 |
| 33 | 腐蚀电化学阻抗谱深度解析技术及应用 | 乔创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34 | C-22合金在双氧水与盐酸作用下的电化学及腐蚀行为 | 郭静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
| 35 | 多环境下CrNi与Monel 400涂层耐蚀性对比及CrNi在硝酸中的钝化机理 | 王家才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 36 | 污染物耦合作用下SAC305焊料合金电化学迁移行为 高通量研究 | 都诗瑶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7 | 304不锈钢旋转式冲蚀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 吴王平 | 常州大学 | |
| 38 | 高动载水基润滑/金属界面磨蚀电化学机制研究 | 王旭 | 华中科技大学 | |
| 交通运输中的腐蚀防护 | 1 | 120阀缓解阀橡胶模板有限元分析与优化建议 | 高明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 2 | 铁路钢桥涂层维修:水油混合涂装相容性与中间漆效能研究 | 石振平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
| 3 | 铁路行业材料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及应用 | 王涛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
| 4 | 铁路用U71Mn和U75V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性能和机制 | 徐迪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 5 | 耐候钢锈层完整性的影响和基于透气涂膜的锈层稳定化新技术 | 徐玮辰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6 | 寒区冻融环境用高性能结构钢开发与环境适应性研究 | 崔中雨 | 中国海洋大学 | |
| 7 | 应力时效态Al-Zn-Mg合金时效析出及应力腐蚀行为研究 | 张舵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8 | 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低合金钢耐蚀性影响机理研究 | 杨小佳 | 北京科技大学 | |
| 9 | 抗空蚀型表面微结构设计及研究的探索 | 胡红祥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10 | 高海拔山区铁路列车橡胶件耐候性研究 | 和振兴 | 兰州交通大学 | |
| 11 | 高Cl⁻环境下Sn对高Cr耐候钢锈层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增强作用 | 秦理智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2 | 公路钢-UHPC界面防腐-黏结性能分析 | 王民 | 招商智翔道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
| 13 | 桥梁防腐涂层失效机制及在线监测研究 | 陈昊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14 | 高速列车C型槽腐蚀状态超声波法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 靳军军 | 西南交通大学 | |
| 阴极保护 | 1 | 腐蚀产物对内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谢书泽 |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技术支持中心 |
| 2 | ICCP system for CLP Jetty Refurbishment Works in HongKong | 胡卫兵 | 深圳智高博实工程有限公司 | |
| 3 |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在役管道杂散电流干扰模拟与防护措施分析 | 陈阳 | 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 4 | 摩擦电化学作用下合金/高分子界面的水基超滑 | 韩天翼 | 清华大学 | |
| 5 | 滨海核电厂海水循环系统材料选择及材料保护 | 梁久龙 | 承德华腐隆辰防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 6 |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阴极保护数据分析 | 卢新鹏 | 科爱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
| 7 | 基于固态去耦合-锌带联合排流的输油管道交流杂散电流治理实践与智能化展望 | 谢书泽 |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技术支持中心 | |
| 8 | 基于SARIMA-LSTM组合模型的FPSO立管支撑结构阴极保护电位预测研究 | 翟羽佳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9 | 城市燃气管网区域性阴极保护的勘查、设计和应用 | 赵永韬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 10 | 海水管道牺牲阳极监测与评估模型研究 | 章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 11 | 油气管道阴极保护智能测试桩应用现状 | 魏莱 | 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 12 | 海洋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应用与运行效果分析 | 王辉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 13 | 焊接工艺对镀锌板力学和耐蚀性能的研究 | 李腾 | 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 | |
| 14 | 一种克服环境电场干扰的直接参比法 | 李涛 | 广州燃气 | |
| 15 | 海洋环境阴极保护阳极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 | 辛永磊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 16 | 某输气管道阀室设施失效原因分析 | 刘文会 | 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 | |
| 17 |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海水管路系统腐蚀仿真技术研究 | 赵岩杰 | 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
| 电力设施腐蚀防护与安全 | 1 | 电沉积 MgAl LDH/SiO2 复合涂层用于主动/被动腐蚀防护 | 徐松 | 上海电力大学 |
| 2 | 模拟自源性电场作用下金属铝的大气腐蚀研究 | 殷伟程 | 上海电力大学 | |
| 3 | 静电屏蔽效应构建稳定、无枝晶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 朱智顺 | 华中科技大学 | |
| 4 | 电网金属部件热镀锌层组织结构及其服役寿命预测研究 | 张俊喜 | 上海电力大学 | |
| 5 | 电工铝合金腐蚀特征与预测研究 | 宋东东 | 华北电力大学 | |
| 6 | 材料腐蚀科学数据在四川电网中的应用与展望 | 陈俊杰 | 国网四川电科院 | |
| 7 | Study on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Regularities of Galvanized Steel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Based on Corrosion Big Data | 黄增浩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 海洋腐蚀与防护 | 1 | 不同表面状态对B30白铜管的成膜和腐蚀影响研究 | 王冬妮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 2 | 深海海底混输管道内腐蚀状态评估技术研究 | 陈阳 | 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 3 | Cu对海洋环境用Fe-8.5Al-30Mn-1C低密度钢微观组织与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 周奕骐 | 清华大学 | |
| 4 | 快成膜自修复高耐蚀铜镍合金的开发及耐蚀机理研究 | 郑子奇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5 | Influence of second-phase particle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erium-containing 5083 aluminum alloy | 宋美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 6 | 钢箱梁内部腐蚀机理与基于温度露点差的除湿控制研究 | 方伟民 | 宁波工程学院 | |
| 7 | 机器学习在海上螺栓连接处腐蚀力学性能研究 | 李佳林 | 南方科技大学 | |
| 8 | NaClO对人工海水中小球藻介导的碳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张俊男 | 南方科技大学 | |
| 9 | 一种光响应自修复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刘建国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10 | 锆基转化膜的制备优化与成膜机理研究 | 张晓楠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1 | 基于轻量化海洋装备用高强轻质钢腐蚀性能研究 | 刘馨忆 | 清华大学 | |
| 12 | 海底CO2管输环境中H2S与SO2耦合作用对X6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杨维健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13 | 深海耐高压抗渗透防护涂层的多级多维界面强韧化调控及工程应用 | 吴英豪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14 | HOF-21基材料的调控改性及其在海洋防腐防污中的应用 | 赵越 | 中国船舶七二五所青岛分部 | |
| 15 | 表面双重喷丸预处理和偏压对Ti-6Al-4V合金活性屏离子渗氮的影响 | 赖涛 | 华南理工大学 | |
| 16 | 成型方向对选择性激光熔融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黄洋明 |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 17 | 阴极极化对高强度紧固件用35CrMo钢海水环境中 应力腐蚀的影响研究 | 赵荣荣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 18 | Al-Zn-In阳极诱导的5083铝合金加速溶解机制研究 | 刘喆 | 天津大学 | |
| 19 | 基于动态交联锁相网络的防腐蚀/防结冰聚脲涂层 | 徐健 | 哈尔滨工程 | |
| 20 | 界面处理方式对预制UHPC-现浇NC组合材料耐久性研究 | 耿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
| 21 | 需钠弧菌功能性生物被膜vpsR+在Q235碳钢上的腐蚀防护作用 | 辛美玲 | 东北大学 | |
| 22 | 海洋环境中不锈钢-镍基合金复合管材的腐蚀行为与安全服役性能研究 | 姜浩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 23 | 摩擦电效应耦合光电化学过程实现高性能阴极保护 | 南有博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
| 24 | 双功能LDH/纤维素复合涂层:协同增强力学性能与长效腐蚀防护 | 吴景佳 | 浙江大学化学系 | |
| 25 | 脉冲电流对双向电渗技术的影响 | 李冬韵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 26 | 基于LSTM算法的异种金属耦合管路腐蚀预测与验证 | 吴嘉辰 | 北京化工大学 | |
| 27 |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osi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used in low alloy marine steel | 苏显栋 |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
| 28 | 基于腐蚀大数据的LNG接收站钢结构腐蚀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 陈振华 |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 | |
| 29 | Unveiling the attack of stress and chloride on the passive film of carbon steel | 董征 | 浙江工业大学 | |
| 30 | 模拟海洋浪花飞溅区载荷对Q355B钢腐蚀行为影响(期刊返稿中,未进行发表) | 傅汉龙 |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
| 31 | 海上风电基桩涂层-碳钢腐蚀老化加速机制研究 | 钟振坤 | 广东工业大学 | |
| 32 | 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防腐防污性能及相互影响机制研究 | 田景 | 青岛科技大学 | |
| 文物腐蚀与防护 | 1 | 有机酸对馆藏文物的腐蚀危害 | 张然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2 | 凝胶材料在青铜文物粉状锈原位清除中的应用 | 张荔 | 陕西科技大学 | |
| 3 | 醋酸纤维素类文物的降解机理与预防性保护研究 | 刘柳 | 福州大学 | |
| 4 | 铜质文物中含钠复盐腐蚀产物研究:成因探析与保护理念的革新 | 毋妍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5 | 不同环境因素对贝叶经的劣化作用研究 | 章文杰 | 北京科技大学 | |
| 6 | 三星堆出土脆化金面具病害机理及保护方法综合研究:基于扫描微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的微观研究视角 | 刘晟宇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 |
| 7 | 可移动文物修复中的工业遗产保护 ——以鞍钢集团博物馆大型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为例 | 黄悦 | 丹青国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 |
| 8 | 基于表面电导率测量法的古代铁器脱盐阈值研究 | 赵文华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 9 | 有机酸对馆藏陶质文物的腐蚀 | 王克青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10 | 鄂州出土“漆古”铜镜“起甲”腐蚀机理初探 | 卫扬波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馆) | |
| 11 | 八角廊汉墓火烧与未火烧青铜器 腐蚀机理对比研究 | 雷静 | 河北博物院 | |
| 12 | 电容去离子辅助金属文物脱盐技术及工艺流程研究 | 马杰 | 同济大学 | |
| 13 | 基于腐蚀大数据技术下的商代三元青铜在考古土壤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谈金龙 |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
| 14 | 唐代鎏金珠化铜饰件的信息提取与研究 | 谭盼盼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 15 | 山西蒲津渡唐代铁牛锈蚀成分及机理研究 | 周正 | 北京化工大学 | |
| 16 | 佛山祖庙清代北帝出巡黄铜仪仗连接件失效分析与保护研究 | 宋薇 | 广东省博物馆 | |
| 17 | 红外热成像与三维扫描结合的青铜器多模态无损检测分析 | 谢正麟 | 首都师范大学 | |
| 18 | 馆藏铁质文物的锈层开裂特征及其对腐蚀劣化的影响 | 刘朵 | 太原师范学院 | |
| 19 | 定远舰与来远舰出水船体构件腐蚀科学分析 | 蒋帮尧 | 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 |
| 20 | 三星堆青铜器埋藏环境模拟腐蚀研究 | 姚铭毅 | 浙江大学 | |
| 21 | 大型彩绘铁佛的保护修复研究和实践 | 余子骅 | 南京博物院 | |
| 22 | 山西明代古建筑檐柱木材腐蚀状况与生物劣化机理研究 | 王慧慧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3 | 金属在有机酸环境中的大气腐蚀行为研究 | 胡济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24 | 故宫室外石质礼制文物保存状态研究 | 高宇 | 上海博物馆 | |
| 25 | 颗粒状焙烧水滑石对出水铁质文物脱盐效果的探究 | 张雨萱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
| 26 | 基于氯分布图的青铜病发展早期预测:融合计算机视觉与多模态表征方法 | 赵娅迪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7 | 银质文物表面彩色腐蚀层(“蛤蜊光”现象)呈色机理解析——纳米粒子结构色 | 孙思原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
| 28 | 不同腐蚀环境下青铜器锈层的腐蚀行为比较研究 | 夏琦兴 | 西北工业大学 | |
| 29 | 醇溶性硅丙烯酸树脂对青铜的保护研究 | 秦宇星 | 陕西科技大学 | |
| 30 | 纸质文物中纤维素高分子的老化降解机制研究 | 闫玥儿 | 复旦大学 | |
| 31 | “南海I号”沉船遗址出水铜环腐蚀机理研究 | 吴进贤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 32 |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of Iron Artifacts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s | 柳敏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33 | 不同埋藏环境下皮革文物的劣化机制探究 | 杨海亮 | 中国丝绸博物馆 | |
| 34 | 基于空气质量变化的室外文物防腐蚀策略探讨 | 王锋 |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 |
| 35 | 三星堆青铜器铅锡黄锈蚀产物的天然形成机制:基于多尺度表征与模拟实验的实证研究 | 刘瀚文 | 故宫博物院 | |
| 36 | 明代铜佛像有机酸腐蚀成因及防护技术研究 | 张国庆 | 故宫博物院 | |
| 37 | 遗址土质地与夯实对可见-近红外光谱-含水率模型的影响 | 周紫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8 | 基于氯分布图的青铜病发展早期预测 | 赵娅迪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9 | 青铜器修复焊接中助焊剂‘镪水’的影响评估 | 邹非池 | 故宫博物院 | |
| 40 | 木质文物防腐阻燃一体化保护涂层与可逆性研究 | 冯蕊 |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 |
| 41 | 丙烯酸盐金属配合物溶胶对文物建筑陶砖的防风化加固保护研究——以山西佛光寺后山佛塔为例 | 陈家昌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
| 42 | 文物保存微环境中腐蚀性有机酸分析 | 邵慧琪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43 | 贝叶经污染物病害表征与对本体影响作用机制研究 | 成小林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44 | 氧对亚稳beta钛合金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的影响 | 陈娜娜 |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 |
| 45 | 基于水滑石吸附与热处理转化的海洋出水铁质文物深度脱氯研究 | 胡沛 | 北京化工大学 | |
| 46 | 鄂州市博物馆藏高铅青铜器保存现状、腐蚀机理及保护价值研究 | 李玲谭畅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
| 微生物腐蚀 | 1 | 硫酸盐还原菌和铁氧化细菌耦合作用对碳钢消防管道微生物腐蚀过程的影响 | 刘晓镇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2 | 探讨脱硫弧菌存在下90/10 Cu-Ni合金的微生物诱导缝隙腐蚀 | 蒲亚男 | 中国海洋大学 | |
| 3 | 中国空间站中黑曲霉对常见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行为研究 | 张书源 | 北京科技大学 | |
| 4 | 微观组织演变对M54马氏体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影响 | 周恩泽 | 东北大学 | |
| 5 | 纳米析出强化超高强度钢的力学—抗菌—耐蚀协同效应研究 | 韦博鑫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6 | FeCoNiTiCux High-Entropy Alloy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Assisted Antibiofilm and Anti-MIC Applications on Stainless Steel | 仇钰 | 东北大学 | |
| 7 | 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微生物对金属腐蚀的季节性影响:产酸与胞外电子传递的协同驱动机制 | 刘潘 | 东北大学 | |
| 8 | TP125V钢在含CO2及柠檬杆菌主导微生物群落的页岩气采出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与机理 | 陈炅明 |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
| 9 | 通过外源电子穿梭体核黄素揭示普通脱硫弧菌对黄铜与紫铜的腐蚀机制差异 | 苏慧 | 湘潭大学 | |
| 10 | 酸性土壤溶液中SRB的生长规律及其对X80钢的腐蚀影响 | 刘林 | 湘潭大学 | |
| 11 |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刺激NRB抑制SRB腐蚀行为探究 | 刘波 | 西安石油大学 | |
| 12 | 油藏硫酸盐还原菌组成与腐蚀作用 | 周蕾 | 华东理工大学 | |
| 13 | 磁场调控生物矿化膜自组装及对其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 | 熊云清 | 华中科技大学 | |
| 14 | 生物膜微环境无损检测微针构建及其快速检测应用研究 | 戚鹏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15 | 溶解氧浓度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演变规律的影响研究 | 朱子涵 | 西南石油大学 | |
| 16 | 海水环境中微生物诱导980高强钢厌氧水线腐蚀机理 | 辛子剑 |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7 | 通过调节阴极保护电位抑制海洋潮汐环境中X80钢的微生物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 | Xiaobao Zhou | 浙江科技大学 | |
| 18 | D-氨基酸和戊二醛急剧缓解管道接头脱硫弧菌腐蚀 | 王琴 | 长沙学院 | |
| 19 | Nature Humic Acids Accelerate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of X80 Pipeline Steel by 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 | 贺佳杰 | 东北大学 | |
| 20 | 缓蚀抗菌双效复配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及其作用机理探究 | 王岳松 |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
| 21 | 氢气代谢驱动下硫酸盐还原菌对 X80 钢腐蚀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 | 才政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22 | 好氧环境下培养时间对泰坦尼克号盐单胞菌所致EH36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 | 卢士航 | 山东大学 | |
| 23 | 采用qPCR技术对页岩气管线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杀菌效率评价 | 文杰 |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 |
| 24 | 深海细菌在模拟深海环境中对海洋用钢腐蚀行为及机制影响研究 | 竺婷婷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25 | 动态海水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对X70钢协同腐蚀的影响 | 解贵元 | 广西大学 | |
| 医用材料腐蚀与防护 | 1 | 医用镁合金的降解控制:从材料设计到临床转化 | 时晨 | 苏州英诺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2 |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corrosion behavior and cytotoxicity of Mg-Zn alloy with nano microstructures as bone fixation implant | 余琨 | 中南大学 | |
| 3 | 类松质骨结构多孔铁锌支架的设计、制备及腐蚀降解机理研究 | 任富增 | 南方科技大学 | |
| 4 | 锌-锂合金的体外降解机制 | 崔蓝月 | 山东科技大学 | |
| 5 | 环境因素影响下医用镁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 梅迪 | 郑州大学 | |
| 6 | 高强韧耐蚀微合金化医用镁合金的研究 | 侯瑞青 | 郑州大学 | |
| 7 | 医用镁合金、锌合金表面水滑石构建及促成骨机制 | 张芬 | 山东科技大学 | |
| 8 | 镁合金表面原位蒸汽水滑石的构建及载荷下涂层的耐蚀性能研究 | 任文龙 | 山东科技大学 | |
| 9 | 可降解镁锌植入器械制备及其腐蚀降解评价关键影响因素探究 | 王正泉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10 | 镁合金表面处理:调控腐蚀产物,构筑耐蚀屏障 | 吴国松 | 河海大学 | |
| 11 | 纯钼的代谢安全性、降解行为及成骨性能研究 | 谭丽丽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12 | 微动辅助不锈钢缝隙腐蚀机理与DLC涂层防护机制 | 刘衡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13 | 镁基金属表面与口腔微生物的互作效应研究 | 李平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
| 14 | 可降解医用锌合金的腐蚀降解行为及其在植介入领域的应用研究 | 袁广银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5 | 高压诱导医用Zn-Mn合金相变及其对腐蚀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戴翌龙 | 湘潭大学 | |
| 16 | 镁锂合金在模拟汗液中的腐蚀机理与MAO涂层研究 | 李艳雨 | 山东科技大学 | |
| 17 | 用于镁合金支架的促再内皮化一氧化氮自补充涂层研究 | 张召琦 | 河南省科学院 | |
| 18 | AZ31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预处理LDH涂层设计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 安格 | 山东科技大学 | |
| 19 | 生物医用高纯镁的耐蚀性能研究 | 郑俊松 | 南京理工大学 | |
| 20 | 医用可降解钼界面细胞相容性的微环境受控机制 | 王成 | 东南大学 | |
| 21 | 镁合金植入体表面纳米涂层的构建及其 降解调控与功能化研究 | 李令玉 | 山东大学 | |
| 22 | 高品质超高纯镁的体外降解和细胞相容性评价 | 蔡磊 | 西安交通大学 | |
| 23 | 增材制造可降解金属的多尺度调控 | 李亚庚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4 | 可降解Zn-Cu-Mn合金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 杨瑞 | 北京科技大学 | |
| 25 | 医用锌合金在模拟消化道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 朱兴隆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26 | 磷酸铜/磷酸一氢铜复合纳米颗粒修饰镁表面PEO涂层增强其耐腐蚀性能,抗菌性能及细胞相容性 | 钱堃 | 南京工程学院 | |
| 27 | 多孔金属内部微通道表面改性研究 | 孙立东 | 重庆大学 | |
| 航空航天领域的腐蚀与防护 | 1 | 四氧化三铁修饰玄武岩纤维/羰基铁粉复合材料的吸波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 黎玉山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2 | 基于杂化梯度结构的溶胶-凝胶转化膜技术及应用 | 詹中伟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3 | 钛合金的热盐腐蚀疲劳行为与防护技术研究 | 刘道新 | 西北工业大学 | |
| 4 | 原位负载有机/无机缓蚀剂的二维ZIF-L纳米材料构筑及防护机理研究 | 熊亮亮 | 西南交通大学 | |
| 5 | 空间站环境对巴西曲霉生物降解行为及有机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 胡艳文 | 北京科技大学 | |
| 6 | 超高强度不锈钢10Cr13Co13Mo5Ni3W1VE 的微观组织与应力腐蚀关联性研究 | 郝嘉硕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7 | 飞机空调车除湿效果监测分析及优化建议 | 刘泽萌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
| 8 | 海岛环境下装备局部腐蚀环境分析与防护优化研究 | 贾润川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
| 9 | 镍基定向柱晶高温合金在低氧分压下氧化行为研究 | 车雪雨 | 上海大学 | |
| 10 | MOF材料在先进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 张优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 11 | 树状结构高温防护涂层 | 刘梅军 | 西安交通大学 | |
| 12 | 316L不锈钢激光钝化及其海南大气腐蚀行为 | 程从前 |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3 | 钛合金激光气体氮化同步仿生织构化技术研究 | 吴国龙 | 浙江工业大学 | |
| 14 | 空间站、真空高铁等压差条件下的微生物腐蚀行为研究 | 袁博 | 东北大学 | |
| 15 | Thermal Failure Mechanisms of LaZrCeOYSZ Double-Ceramic-Laye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t 1300°C | 申造宇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16 | 钝化策略提高锂金属电池铝集流体耐腐蚀性研究 | 郭荣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7 | TiC含量对7055铝基复合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 姚遥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8 | 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空铝合金及防护体系热带海洋环境 | 丁丰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19 | LaZrCeO/YSZ/NiCoCrAlYHf多层结构热障涂层高温条件下元素扩散机理研究 | 罗宇晴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20 | 钛合金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及性能研究 | 葛玉麟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 21 | 预处理对AA6061铝合金表面状态及阳极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 郭梓鑫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22 | 基于氧化石墨烯直接负载缓蚀剂的防护涂层制备及响应机制研究 | 肖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3 | 超高强度不锈钢微观组织对点蚀/微裂纹萌生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 赵振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4 | 填料添加的高耐蚀溶胶-凝胶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 邹一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5 | 2XXX系铝合金在环境与载荷耦合作用下的失效行为及机理 | 贾雪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6 | 面向金属高温防护的红外高发射涂层研究进展 | 张创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7 | 铝合金表面MOF膜层/溶胶-凝胶复合涂层的设计及防腐评价 | 张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8 | Li含量对Al-Li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王晓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29 | 高温/腐蚀交替环境下锌粉增强有机硅涂层耐热防腐蚀性能的协同防护机理研究 | 王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30 | 预腐蚀7075铝合金应力腐蚀行为研究 | 黄桂平 | 中国民航大学 | |
| 31 | 基于元胞自动机法的铝合金晶粒生长仿真研究 | 伍松源 | 中国民航大学 | |
| 32 | 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仿真及工艺优化研究 | 高天诚 | 中国民航大学 | |
| 33 | 雷电/HIRF防护搭接线在腐蚀环境下的性能退化机制研究 | 王璞轩 | 中国民航大学 | |
| 34 | 基于有限元法的7075铝合金缝隙腐蚀仿真研究 | 李雯斐 | 中国民航大学 | |
| 35 | 典型高强铝合金在氯化物环境中的摩擦腐蚀行为研究 | 田会云 | 中国海洋大学 | |
| 36 | Cr-Co-Ni-Mo系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研究 | 王暄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全国重点实验室 | |
| 37 | IMPs加速2050铝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机理分析 | 张宁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38 | Multiphysics Coupling Mechanisms in Aerothermoelastic Instability of Corroded Metallic Plates | 任浩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 39 | 应力时效2195 Al-Cu-Li合金腐蚀机理及疲劳行为研究 | 付正鸿 | 西南交通大学 | |
| 40 | 基于氧化石墨烯直接负载缓蚀剂的防护涂层制备和响应机制研究 | 肖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增材制造金属的腐蚀与模拟计算 | 1 | 粘合剂喷射打印不锈钢的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 熊一达 | 中山大学 |
| 2 | 高镍增材制造双相不锈钢中点蚀机理和防护研究 | 周奕骐 | 清华大学 | |
| 3 | 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在模拟PEMWE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机制 | 吴伟 | 上海电力大学 | |
| 4 | 激光制备钛合金表面氮化层的微结构及耐蚀性研究 | 赵丹 | 兰州理工大学 | |
| 5 | 能量密度对LPBF成形TC4钛合金酸性环境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石维 | 贵州大学 | |
| 6 | 热处理调控实现高强抗氢脆激光粉末床熔融镍基合金 | 戴坤杰 | 北京科技大学 | |
| 7 | 多尺度计算辅助铝合金结构优化及耐蚀设计 | 纪毓成 | 北京科技大学 | |
| 8 | 电化学抛光提升激光粉末床熔融316L多向构件的表面光滑性与耐腐蚀性 | 刘超 | 北京科技大学 | |
| 9 | Inconel 625激光熔覆层局部磨损腐蚀及其介质依赖性研究 | 宋宇辉 | 西南石油大学 | |
| 10 | 基于增材制造的耐蚀合金结构—性能协同设计策略 | 韦博鑫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
| 11 | 核用增材制造304L不锈钢的应力腐蚀裂纹萌生行为研究 | 张世豪 | 华南理工大学 | |
| 12 | 激光选区熔化TiC/AlSi10Mg复合材料在不同打印参数下的腐蚀演变规律研究 | 王晓昕 |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3 | 基于电化学测试和先进表征技术的多尺度模拟计算 | 陈佳 | 福建理工大学 | |
| 14 | Failure Analysis of Copper Conductors for High-Speed Railways in Chloride-Containing Conditions | 刘晓鸥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5 | 类蒙乃尔扩散层微观结构及冲刷腐蚀和空泡侵蚀行为与机理研究 | 胡青 | 天津大学 | |
| 16 | 钼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多元合金改性抗氧化涂层工艺开发 | 王力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 17 | 激光粉末床熔融铝铈合金的力学与腐蚀性能研究 | 董超芳 | 北京科技大学 | |
| 18 | 飞秒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增材制造钛合金腐蚀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 戴念维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19 | 增材制造FeCrAl合金在铅铋介质中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 王显宗 | 西北工业大学 | |
| 20 | Inconel 625激光熔覆层局部磨损腐蚀及其介质依赖性研究-墙报 | 宋宇辉 | 西南石油大学 | |
| 21 | 选区激光熔化GH4169镍基合金氢脆机制研究 | 徐招 | 江西理工大学 | |
| 22 | 电弧增材镁稀土合金海洋环境腐蚀行为及耐蚀性调控研究 | 张震 | 中北大学 | |
| 23 | Si网络形态对SLM-AlSi10Mg在NaCl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 | 张福泰 |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 |
| 24 | 医用钽金属增材制造: 从合金设计到临床推广的多维度创新 | 闫星辰 |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 |
| 25 | 增材制造包含纳米层状析出物的Co-Cr-Ni-Al-Ti高熵合金的优异耐腐蚀性能及其来源 | 张健阳 | 香港城市大学 | |
| 26 | Selective Laser Melting-Fabricated Alumina-Forming Medium-Entropy Alloys for High-Temperatur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iquid-Metal Compatibility in Lead-Bismuth Eutectic | 王彦顺 | 深圳大学 | |
| 27 | 亚临界热处理对SLM SS316L不锈钢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 周成双 | 浙江工业大学 | |
| 28 | 增材制造马氏体时效钢的氢脆研究:从机制理解到抗氢设计 | 张施琦 | 武汉科技大学 | |
| 29 | 高强高韧多主元合金设计与力学行为研究 | 魏代修 | 南京理工大学 | |
| 30 | 电弧增材制造双相不锈钢的组织性能与腐蚀磨损行为研究 | 郑开魁 | 福州大学 | |
| 31 | 微弧氧化对增材制造TiAl合金组织调控及高温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 程铭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
| 32 | 增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原位合金化开发 | 刘志远 | 深圳大学 | |
| 33 | La添加对Al-Si-Mg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江政道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4 | 增材不锈钢的模拟核电服役环境相容性研究 | 陈俊劼 | 上海大学 | |
| 35 | 海洋环境用增材制造耐点蚀多主元合金 | 魏亮 | 上海大学 | |
| 36 | PDM模型在金属钝化与点蚀机理研究中的验证与拓展应用 | 陈迪灏 | 深圳大学 | |
| 先进涂层材料及表面技术 | 1 | Ti3C2Tx MXene功能树脂涂层关键技术及应用 | 樊小强 | 西南交通大学 |
| 2 | 用于智能热管理的仿生自适应全天候光热超疏水涂层 | 吴文涛 | 西安交通大学 | |
| 3 | 基于灰色理论模型的涂层服役行为预测与寿命评估 | 王通 | 北京化工大学 | |
| 4 | 基于Transformer时序预测模型的涂层劣化与寿命研究 | 唐聿明 | 北京化工大学 | |
| 5 | 海洋防护涂层结构设计与损伤响应行为研究 | 刘成宝 | 山东科技大学 | |
| 6 | 光热响应自修复与分级损伤预警防腐涂层构建及特性研究 | 程莉 | 青岛科技大学 | |
| 7 | MoS2/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 王旭 | 武汉科技大学 | |
| 8 | 超疏水形状记忆表面的飞秒激光微纳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 白雪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 9 | 智能响应自修复防护涂层 | 冯荟蒙 | 中国海洋大学 | |
| 10 | 二维MXene复合防腐涂层构建及其防护机制 | 曹怀杰 | 上海电力大学 | |
| 11 | 基于灵敏响应和周期性快速释药的长效防护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智能抗菌涂层 | 邢国鑫 | 西安理工大学 | |
| 12 | 负载缓蚀剂纳米容器环氧涂层设计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 | 金义杰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
| 13 | 严酷环境下海工装备智能防污新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守刚 | 中国海洋大学 | |
| 14 | 水利水电装备及金属结构泥沙磨蚀防护涂层技术及大型工程应用 | 王明明 | 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 |
| 15 | 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用氧化物耐腐蚀导电涂层研究进展 | 王显宗 | 西北工业大学 | |
| 16 | 官能化ZIF-7改性环氧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王艳 | 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17 | 电子束固化技术现状及其在金属建材装饰领域的应用 | 韩明月 | 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 18 | 镁合金表面NIR响应可控服役涂层的设计 | 吕由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 19 | 新型石英/石英复合材料天线罩多功能防护涂层的制备与 性能研究 | 叶辉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
| 20 | 融合形貌量化和计算机视觉的涂层性能评估 | 吴栋梁 | 北京化工大学 | |
| 21 | 温度交变作用下防腐耐候涂层的失效演化与寿命评估 | 赵旭辉 | 北京化工大学 | |
| 22 | 基于介孔纳米聚苯胺环氧自修复涂层的自修复机理研究 | 郝永胜 | 沈阳化工大学 | |
| 23 | 氟化接枝改性的高韧性环氧防腐涂层设计及耐老化机制 | 岑宏宇 | 湖北工业大学 | |
| 24 | 弧光等离子体渗氮对TC4钛合金表面微观组织、磨损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 孙飞 | 东北大学 | |
| 25 | 海洋复杂环境下结构功能一体化非晶复合涂层设计 | 褚振华 | 上海海洋大学 | |
| 26 | 新型自修复磷酸盐涂层的构筑与性能提升研究 | 王剑宇 | 江南大学 | |
| 27 | 温度对非晶碳涂层改性SS316L双极板腐蚀行为的影响 | 李昊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28 | 紫外辐照对Ti3C2Tx改性树脂涂层磨蚀性能影响研究 | 蔡猛 | 西南交通大学 | |
| 29 | Cr、Ti、Ni离子注入对渗碳CSS-42L钢表面组织演变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韩松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30 | Designing a core-shell structured Ce-MOF-based nanomaterial by Schiff base reaction for pH-responsive self-healing coatings | 何雨竹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 31 | 高硬减摩AlCoCrFeNi基复合熔覆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 常泽豪 | 西安石油大学 | |
| 32 | 激光熔覆制备MoSi2-TiVAlZrNb 复合涂层提高TZM合金抗氧化性能 | 赵卫国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 33 | 氧气流量调控对磁控溅射 Cr-Ox、Al-Ox 涂层结构及 LZ91 镁锂合金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 | 李红越 | 山东大学 | |
| 34 | 兼具损伤预警和缓蚀修复功能的耐候涂层构筑与原位失效监测 | 王金科 | 北京科技大学 | |
| 35 | 自模板空心化Cu/Ni-MOF@电纺碳纳米纤维构筑兼具优异电磁吸收与超疏水防腐的双功能海洋涂层 | 宋俭宁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36 | ZIF-8纳米容器型镁合金智能防护涂层 | 雍奇文 | 西华师范大学 | |
| 37 | 输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效果评估 | 林竹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
| 38 | 耐腐蚀ZnO纳米颗粒增强型超疏水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 向欢 | 重庆三峡学院 | |
| 39 | 聚(邻甲苯胺-多巴胺)涂层在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 | 黄兴 | 重庆三峡学院 | |
| 40 | 电火花沉积制备的Incoloy 800H涂层抗氧化性能增强机制研究 | 赵宙 | 上海大学 | |
| 41 | 埋地管道外防腐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 | 苏碧煌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
| 42 | 室温下可重复自修复的仿生结构涂层研究 | 崔锦灿 | 南通大学 | |
| 43 | 智能预警与协同自修复防护的镁合金超疏水涂层研究 | 白晓霞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 油气及新能源装备腐蚀与防护 | 1 | 吐哈油田二氧化碳驱井筒腐蚀寿命预测 | Shenghui DENG |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 2 | Effects of CO2 transport condition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 庞钰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集输工程技术研究所 | |
| 3 | 面向油气管道的Ni-P复合涂层抗冲蚀-腐蚀 与多功能防护研究 | 陈兆琦 | 中国石油大学 | |
| 4 | 临氢管线钢的氢渗透和氢脆机制研究 | 明洪亮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5 |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i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王思远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 |
| 6 | 超临界CO2的循环压力对防腐涂层失效机制研究-应力场 | 郑宏鹏 | 西南石油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 |
| 7 | 用于管道内壁局部腐蚀识别的氢致变色膜技术研究 | 李旭 |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
| 8 | 临海装置复合空冷器腐蚀分析与防护 | 于洋洋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 9 | 可再生能源波动电力对析氢电解劣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 林冰 | 西南石油大学 | |
| 10 | 油气田建设项目防腐开料计算工具开发及应用 | 汪丹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
| 11 | 加氢类装置大负荷工况下关键设备腐蚀分析与防护 | 于洋洋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 12 | 一种基于HO-CV-MLP的腐蚀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 黄云飞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 |
| 13 | 炼化装置循环水冷却器腐蚀分析与防护 | 刘冬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 14 | 超临界CO2-H2S-Cl-环境中碳钢油气管材的腐蚀预测 | 丁天聪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15 | 温度对镍基合金在H2O-CO2-H2S-H2混合气氛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石胜凯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 16 | 基于瞬变电磁法的高精度大埋深管道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胡校苹 | 山东科技大学 | |
| 17 | Internal Corrosion Ris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T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ity | 蔡连庆 | 大庆油田设计院 | |
| 18 | 高盐高氯高酸注水系统垢下微生物腐蚀机制及防治技术 | 叶正荣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 19 | TiO2PANI光生阴极保护涂层 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 | 陈智杰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20 | X52管线钢中微观组织及宏观缺陷对氢扩散及分布的影响 | 胡青 | 天津大学 | |
| 21 | Design and Research on Downhole Graded Controlled-release Dosing Tools in Oilfields | 路萍 |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 |
| 22 | 氨燃料发动机关重部件腐蚀行为与防护技术研究 | 蔡勇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23 | 炼油装置保温层下腐蚀分析与防护 | 刘冬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 24 | 旋转导向钻具螺杆转子腐蚀开裂失效分析 | 罗建成 | 西南石油大学 | |
| 25 | 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油管的腐蚀疲劳行为及机理研究 | 项广广 | 西南石油大学 | |
| 26 | 超临界CO2环境中氢化丁腈橡胶腐蚀损伤行为及材料改性研究 | 杜正鹏 | 西南石油大学 | |
| 27 | 高温高压CO2驱井下腐蚀及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 董泽华 | 华中科技大学 | |
| 28 | 低渗透油气田腐蚀防治工程实践进展 | 李琼玮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 |
| 29 | B2-NiAl强化相多晶向拉伸载荷变形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于洋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30 | Ce对Cr13马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樊文波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 31 | 缓蚀剂/杀菌剂在垢层中的扩散性能研究 | 赵景茂 | 北京化工大学 | |
| 32 | 动态超临界CO2-O2环境中碳钢腐蚀行为研究 | 李岩岩 | 武汉工程大学 | |
| 33 | 玻璃釉内涂层技术在油田小口径高温管道的应用 | 林竹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
| 34 | 不同径深比下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点蚀的生长行为及机理 | 黄家谦 | 西安石油大学 | |
| 35 | SO2及NO2对超临界CO2富水相及富CO2相中L80-13Cr缝隙腐蚀的影响机制 | 赵泽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 36 | 超临界CO2环境中应力作用下碳钢-不锈钢电偶腐蚀行为 | 司诚毅 | 华中科技大学 | |
| 37 | 马氏体不锈钢在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液中的钝化膜稳定性及点蚀演化机制 | 杨留洋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38 | 不同液压缸材料在纯水和乳化液中的腐蚀行为对比研究 | 黄莹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 39 | 煤化工 | 张洪舟 | 常州大学 | |
| 40 | SiC掺杂对铝合金牺牲阳极溶解行为的影响 | 熊紫娴 | 新疆大学 | |
| 41 | 典型液压元件基材在乳化液与模拟水环境中的腐蚀失效机理研究 | 王炳钦 | 北京科技大学 | |
| 42 | 压缩机组电动机主轴失效分析 | 冯大成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 43 | TP304H 奥氏体不锈钢化工注气管环焊缝开裂失效分析 | 郭静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
| 44 | 多离子环境下低铬钢在CO2腐蚀中的膜结构演化与机理研究进展 | 李满翔 | 西安石油大学 | |
| 45 | 适用于地热环境的多孔植酸壳聚糖复合预处理层 | 马奕 | 浙江大学 | |
| 46 | Corrosion behavior of N80 string in deep coal gas wells containing O2 and CO₂ | 张赟 |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临汾分公司 | |
| 47 | 某页岩气平台排污管线变径法兰焊缝穿孔失效分析 | 谭凤玲 | 工程材料研究院 | |
| 48 | 基于数据融合的深层CO₂驱油藏井筒腐蚀预测 | 陈良超 | 北京化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