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为“分布式野外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依托野外站开展长期观测与研究,推动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地球物理与地表动力灾害、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等五大领域的学科发展,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观测技术体系是国家野外站开展协同观测,并获取高质量联网观测数据的前提与基础。
为推动国家野外站的联网观测与科学数据积累,科技部四司(原基础研究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于2021年6月牵头启动了国家野外站观测技术规范的研究编制工作,并成立了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标准专家组”,组织不同领域技术骨干开展野外站观测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其中,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第五卷)由黄卫院士和李晓刚教授共同担任编写委员会主任,通过专家组和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编写组的共同努力,2025年10月该领域的3册观测技术规范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国家野外站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落实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领域国家野外站联网观测、提升野外观测数据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第五卷)《材料腐蚀降解》分册由李晓刚教授主编,该观测技术规范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研究为导向,指出了材料腐蚀降解领域野外站观测技术规范的基本任务与内容,提出了野外站长期观测与专项观测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明确了本领域不同类型野外站的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技术方法和观测场地建设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数据汇交与管理要求,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比性,从而推动开展全国和区域尺度的联网观测与研究。该规范适用于指导材料腐蚀降解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相关行业部门野外站开展观测研究工作,为野外站的联网观测、合作研究与数据共享提供规范化、统一化的技术标准,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



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5年10月出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 第五卷 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一书,内容有删节。
010-62320080,62397591,62397592,62332301
010-82372305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腐蚀楼
100083
www.cscp.org.cn
(受理咨询、投诉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服务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订阅号
京ICP备130251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269号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使用帮助|隐私与安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