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推介 - 科学技术奖
2024-KJ(G)-2-001黄土塬复杂地形地貌油气管道腐蚀监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长庆油田管道隐患治理提升工程)
日期:2025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
获奖项目编号:2024-KJ(G)-2-001
获奖项目名称:黄土塬复杂地形地貌油气管道腐蚀监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项目联系人:冯珂婷
联系人电话:18092632996
联系人邮箱:fengketing1_cq@petrochina.com.cn
项目简介:
  1 项目规模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上平坦的台塬,由风沙堆积形成的边缘陡峭、中部平坦的地貌结构,相比于普通地区,黄土塬地区黄土覆盖深厚,土质松软多孔,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形沟谷纵横,地下水易受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剧烈的沟壑侵蚀导致塬面破碎化和瓦解,沟头部位地形起伏大,径流集中,严重威胁油气田安全生产。
长庆油田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以黄土梁峁及沟壑地貌为主,油气田开发区块处于黄河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原油及天然气含水率不断上升,油气藏流体水质矿化度含量较高,离子组分复杂,地面系统腐蚀泄漏频繁,防控油气管道腐蚀及泄漏意义重大。
  依托股份公司《长庆油田管道隐患治理提升工程》批复,长庆油田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快速推进,开展油气田地面系统腐蚀监测网专项研究及建设,及时预警腐蚀风险,科学指导腐蚀防治,消除泄露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按照“示范先行+规模建设”的思路,在一期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分3年建成国内外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综合全面的腐蚀监测网,监测覆盖地处黄河流域16个生态保护区内35个重点油气开发区块568条4711公里集输管道,有效控制了生态保护区内管道失效泄露风险。
  2 技术内容
  2014年起,依托长庆油田“管道隐患治理提升工程”,以及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持续攻关研究,取得4项主要成果:
  (1)研发了黄土塬复杂地形地貌区块油气田全流程管网腐蚀监测成套技术,实现了复杂地形地貌油气田经济、稳定的腐蚀监测和动态预警,构建了复杂地形地貌油气田不同类型管道完整性防护技术体系。
  (2)制定了复杂地形地貌油气管道腐蚀监测设计规范,建成了国内外油气田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综合全面的腐蚀监测网,监测覆盖地处黄河流域16个生态保护区内35个重点油气开发区块568条4711公里集输管道,有效控制了生态保护区内管道失效泄漏风险。
  (3)国内首创了油田DN50小口径管道电磁涡流内腐蚀检测技术,10%腐蚀程度检出率达到100%,填补了油田在役DN50小口径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空白。
  (4)研究形成了低渗油气田水驱开发管道防腐技术系列。分类形成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差异化的防腐技术体系。
  3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腐蚀监测技术
A、电阻探针技术:开发适用油气复杂环境的新型抗气流冲击的高温高压(抗压30MPa,耐温430℃)、抗H2S腐蚀开裂长寿命电阻探针(有用损耗由0.25↑0.52mm);腐蚀检测灵敏度≤10nm;
超声在线监测技术:优化设计了高分辨率、不受温度影响且可穿透涂层的多点高精度超声在线监测技术。测量厚度:1~100mm;测量精度:0.05mm;分辨率:0.01mm;可穿涂层厚度:≤ 5mm
  (2)小口径管道涡流内腐蚀检测技术
设计通过万向节相连的多节车体电磁涡流检测器结构,实现能够以水为动力推动检测设备稳定的在小管道中行进,且可顺畅通过4D以上通径弯头。管道缺陷定位精度±1m,壁厚检测精度10%T;检测数据准确性95%以上。
  4 推广应用情况
  研究成果纳入长庆2021-2023年管道隐患治理提升工程,通过中石油股份公司可研审查并立项建设,在13个采油厂、6个采气厂规模应用,覆盖了全油气田35个重点区块568条4711公里集输管道。支撑了长庆油田持续6500万吨稳产和7000万吨上产,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成果形成的腐蚀监测设计规范可在今后新区建设中推广应用,攻关形成的电磁涡流内检测技术可在油气田集输管道扩大应用,取得认识对采油气单位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该技术可复制性强,可适用于国内外相似油气田管道领域,对精细管理油气管道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前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