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推介 - 科学技术奖
2023-KJ-1-011油气田钢质管道内腐蚀预测、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
日期:2024年01月07日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

获奖项目编号:

2023-KJ-1-011

获奖项目名称:

油气田钢质管道内腐蚀预测、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项目联系人:

段汝娇

联系人电话:

15120001837

联系人邮箱:

duanrujiao@126.com

项目简介:


  油气管道是现代工业的血脉和生命线,腐蚀失效是其完整性、可靠性和服役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腐蚀缺陷的位置预测、检测和监测是其有效防控的必要保障。我国油气田钢质管道输送介质复杂、腐蚀性强,内腐蚀严重,是腐蚀问题最突出的工业管道系统之一。但因其管网结构庞杂,分布范围广,腐蚀介质动态变化特征突出,导致常规的内外检测、监测技术应用受限,其腐蚀位置预测、检测、监测缺少完整技术体系。
  在国家及部委等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如下:
  1)研发含水复杂介质条件下基于积液发展机理的油气田钢质管道内腐蚀位置预测技术,建立基于液滴平衡理论和表面能平衡理论的三相分层流计算模型,精度比基于二相分层流计算模型的NACE SP0208标准提高约10%,解决局部阻力元件优化设计无理论可依的难题。成果被GB/T34349和GB/T34350标准采纳。
  2)创新提出基于磁梯度张量法的弱磁检测技术,实现埋地钢质管道腐蚀缺陷“非开挖”轴向定位和当量评价;解决现有“非开挖”检测技术无法精确检出点蚀、孔蚀等缺陷的难题,成果产品化,累计销售80余台套。成果被GB/T35090标准采纳。
  3)创新提出基于交流场指纹法(FSM)的“非插入式”监测技术与装备,填补小电流激励(5-18A)技术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发明基于交流压降和趋肤效应的金属损失测量方法,解决点蚀、孔蚀等小缺陷量化精度低的难题,比同类设备精度提升30%以上。张来斌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
  4)创建适应油气田复杂恶劣环境的内腐蚀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国家/地方标准4项,被3项国标采纳,搭建实验平台1项,研制检/监测装备2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3项,取得软著3项,发表论文53篇(SCI/EI 32篇),引领企业实现从事故后“被动抢修”向提前发现隐患“主动预防”的跨越。
  成果已在全国油气田开展规模化应用,累计检测管道10余万公里,近三年,发现内腐蚀缺陷9万余处,设备销售额累计1.1亿元,总体经济效益超过6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