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编号: | 2020-KJ-1-011 |
获奖项目名称: | 高盐环境中电力材料腐蚀机理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上海电力大学 |
项目联系人: | 徐群杰 |
联系人电话: | 13371896005 |
联系人邮箱: | xuqunjie@shiep.edu.cn |
项目简介: | |
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注重清洁安全高效,对电力生产安全和环保尤为关注。电力系统中各类金属材料在高盐环境中更易发生腐蚀,如何减少因腐蚀造成的发电机组停机检修和安全事故尤为重要,同时为防止腐蚀而应用的水处理技术也有新的环保要求,在此背景下该项目开展了适用于电力材料常用的纯铜、黄铜管、白铜管和不锈钢管的防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和凝汽器管材循环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8个项目支持下针对电力工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1)揭示了高盐环境中铜合金、不锈钢的腐蚀机理,为凝汽器的合理选材提供依据。系统研究了铜镍、铜锌合金的腐蚀机理、不锈钢和碳钢在高浓缩倍率循环水及其它高盐水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及影响因素,制(修)定了凝汽器冷却管的选材标准。 (2)创新研发了针对高浓缩倍率循环水一系列高效、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创新研发了低磷和无磷系列的绿色水处理剂,用作铜合金的新型缓蚀剂,并针对各种体系提出了最佳的复配配方;研发了聚合物系列绿色高效阻垢缓蚀剂和海生物杀生剂。针对我国火电厂凝汽器用不锈钢管替代铜合金管的趋势,研究适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水质稳定剂,应用于高浓缩倍率循环水系统。 (3)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超疏水技术应用于铜和铜合金的防腐蚀,显著提升了其耐蚀性能。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和水热法等技术在铜和铜合金表面构筑具有微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稳定性。 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6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41篇(含Corrosion Science 论文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3项。研发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电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
010-62320080,62397591,62397592,62332301
010-82372305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腐蚀楼
100083
www.cscp.org.cn
(受理咨询、投诉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服务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订阅号
京ICP备130251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269号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使用帮助|隐私与安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