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推介 - 科学技术奖
2024-KJ-1-008南海苛刻环境浮式结构物长效防腐技术
日期:2025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

获奖项目编号:

2024-KJ-1-008

获奖项目名称:

南海苛刻环境浮式结构物长效防腐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项目联系人:

辛永磊

联系人电话:

15020083113

联系人邮箱:

xinyl@sunrui.net

项目简介:


  南海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海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南海陆地资源稀缺,保障条件匮乏,建设大型浮式保障平台是践行国家南海战略的全新科技载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示:浮式科研平台具有“民事和科学属性”,对于南海周边等国客观上可起到一定震慑反制效果,对南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多模块组合连接结构浮式平台为国际国内首次设计开发,设计寿命25年内不进坞维护维修,现有常规海洋装备防护技术无法适用,如何创新研发长效防腐材料并实现协同应用是海洋腐蚀行业公认的挑战性难题,南海苛刻环境下腐蚀问题成为该重大装备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瓶颈。本项目针对南海“四高”环境特点和浮式保障平台长效防护需求,阐释了南海严酷环境材料腐蚀损伤行为演变机制、多模块复杂结构综合防护技术与性能调控及装备全寿期周期腐蚀防护效果预测与评估等三个科学技术问题,首次建立了南海浮式平台长效防腐抗蚀技术体系,解决了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卡脖子”难题,实现南海浮式平台综合防腐技术“从0到1”的突破。
  (1)提出了南海环境浮式结构物典型材料实海环境试验与适应性评价方法,突破了南海无人值守自然环境材料使役性能评价技术,填补了典型材料南海环境效应数据空白,探究了南海与其它典型海域材料腐蚀量级关系,首次揭示了紫外光诱发电化学效应加速材料腐蚀的机理,掌握了南海大气环境下典型材料快速腐蚀的规律,进一步丰富了材料腐蚀基础理论。
  (2)创新研发与应用四氟氟碳树脂接枝氟硅基团,实现高耐候抗老化涂层体系耐盐雾试验8000h和耐循环老化试验4800h,首次将测试标准和数值模型相结合,预测防腐期效可达28年;建立了连接部件新型复合涂层体系,突破了连接部件涂层防腐和精密装配同步控制技术,海洋环境下使用寿命由2~3年延长至5年以上;首次构建了南海严酷环境浮式结构物防腐抗蚀设计、材料及寿命预测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多型浮式保障平台的开发。
  (3)建立了复杂体系阴极保护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构建了多角度、多参数浮式结构物腐蚀防护状态监测与评估技术方法,首次提出了基于电化学阻抗的水下防腐涂层状态原位监测方法,创新研发了仿真计算与腐蚀防护状态监检测数据同步采集、传输及分析相结合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浮式结构物全寿期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估。
  本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9篇。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三沙市“永乐科考”平台的设计建造以及北礁平台、深远海维权执法平台、渔业资源开发保障平台及油气资源开发保障平台的设计,并应用于某大型远洋补给船、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扶摇号浮式海上风电、陆丰15-1平台、台山核电等工程的腐蚀控制,取得经济效益超2.3亿元,对南海大型工程装备防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经由李华军院士、邱志明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大,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显著地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