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1.主要科技内容 针对气凝胶隔热涂料、辐射隔热涂料等新型隔热涂层体系在建筑应用中缺乏有效的节能评价方法、环境适应性和功能耐久性评价技术,制约了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市场监管等问题,本项目建立了新型隔热涂层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评价技术,制定了相关评价标准和规范。主要成果归纳如下: (1)率先开发了“蓄能及保温隔热材料功能有效性测评装置”,采用对比法,通过标准化、装配式试验房和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进行隔热新材料节能效果智能监测,可有效地评价隔热涂层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应用效果和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可行的隔热涂层节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应用于建筑节能设计和评估,联通材料端和应用端。 (2)结合我国气候环境特点,首次建立了适用于新型隔热涂层体系的多环境因素耦合加速试验新方法,实现了隔热新材料在城市大气环境、海洋大气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和功能耐久性评价;进一步提出功能性指标限值,并通过加权赋值评分法,对材料功能耐久性进行分级评价。 (3)率先完成了多种新型隔热涂层体系在我国典型气候区(寒冷、严寒、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功能适用性研究,积累了大量节能测评和环境适应性数据,开发了材料耐久性评价数据库,制订了隔热涂层体系在不同气候区的选材应用指南。(4)融合项目创新成果制定了隔热材料节能和环境耐久性评价系列标准。包括节能检测和评价方法、环境试验方法和耐久性评价规范、质量评价和认证技术等。 2. 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指标建立了一套隔热涂层节能和环境耐久性评价关键技术,包括隔热涂层节能评价方法、多环境耦合加速试验方法和耐久性评价技术,开发材料耐久性评价数据库,制定评价标准16项(已发布14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篇,撰写认证实施规则1项。 (2)经济指标本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隔热材料相关检测收入、技术评价服务收入、以及设备销售收入,近3年实现新增收入6852万元,新增利润2056万元,新增税收768.8万元。 3. 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为隔热涂层行业内25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不仅在建筑节能领域,进一步开展了其在储粮系统的功能适用性检测和耐久性评价,为隔热涂层新产品的研发、高质量发展和长效推广应用,以及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建筑节能规划,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城市建设的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