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推介 - 科学技术奖
2023-KJ-2-035漏磁与涡流结合的长输管道腐蚀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日期:2024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

获奖项目编号:

2023-KJ-2-035

获奖项目名称:

漏磁与涡流结合的长输管道腐蚀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项目联系人:

赵番

联系人电话:

13611908140

联系人邮箱:

zhaofan888@163.com

项目简介:


  截至2022年底,我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有18万公里。其服役过程中会发生腐蚀、变形和人为破坏等缺陷引起管道失效,造成安全事故,需要定期检测。外检测仅对管道表面进行检测,很难发现内部缺陷。漏磁内检测能够在管道不开挖、不停输的情况下进入管道内部进行在线检测,发现内壁、外壁腐蚀和焊接等缺陷。
  国际上,该技术长期被美国GE PII和德国Rosen等垄断,面向中国开展高额检测业务,但不提供原始数据,不卖产品。国内中油检测、沈阳工大等研发的检测器性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2015年6月,上海市特检院提出自主开发漏磁内检测器的需求。2017年7月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上海压力管道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7月,研发出第一台813mm管径漏磁检测器的诞生。
  本项目在上海市科委、普陀区科委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项目的支持下,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400万元,致力于内检测器硬件、缺陷识别算法和测试平台开发。在硬件上,设计了漏磁与涡流相结合的集成化探头,建立了全数字化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攻克了传统检测器多节式、易卡堵的缺点,将检测器长度降低了50%,重量减轻了30%,并获2篇发明专利。在缺陷识别算法上,通过漏磁三维瞬态有限元仿真,构建了缺陷样本库,避免了制作大量带有缺陷管道的高成本支出;创新型的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缺陷在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量化,将缺陷的深度精度提高到8.5%t,满足超高清晰度要求,并获2篇发明专利。为综合评估检测器性能,开发了探头静态、动态和耐磨试验平台,设计了检测器牵拉、水驱通过性能试验平台,并获2篇发明专利。
  所研发的漏磁内检测器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国家管网成品油等长输管道内检测中,累计检测500余公里,新增利润9347万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32项,软著13项,外观专利2项,发表论文22篇,撰写专著2部,制定标准9项。2023年3月,中国特检协会专家组对项目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缺陷智能量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