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申请入会|设为首页|邮箱登录 中文|en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
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

202310200908415576.jpg

20231019日上午,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在南京隆重举行了“第四届、五届杰出工程师奖”颁奖典礼。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是在卢嘉锡、丁石孙、朱光亚、师昌绪、王大珩等29位国内科学家和杨振宁、陈省身、丁肇中、朱经武、田长霖等25位海外华裔科学家的发起和倡议下,于19995月,经朱镕基、李岚清、温家宝等领导同志批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部门为科学技术部。2011年,师昌绪等52名院士科学家联名提出建议,由基金会设立“杰出工程师奖”,并于201110月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杰出工程师奖”的奖励对象涵盖了各行业工程科技领域的生产建设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每年在全国评出40名“杰出工程师奖”获奖者,是中国工程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奖项。

55599.jpg

李晓刚教授长期从事材料自然环境腐蚀与耐蚀钢研究,他针对金属材料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了材料环境腐蚀理论,开拓了腐蚀研究新领域;主持建成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研究台网和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及其测试与评价技术新体系,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材料腐蚀共享数据库;发明了耐蚀低合金系列新钢种及其制备新工艺和重防腐成套新技术,推广应用效益显著;解决了国家多项重大装备腐蚀难题,提升了我国防腐蚀工程水平。他兼任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创始)、国家材料环境腐蚀科学野外观测研究台网负责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为:

1、率先提出了“腐蚀大数据”科学概念,倡导建立材料腐蚀信息学及其理论,包括大通量腐蚀数据采集、多元异构数据库、挖掘与建模和基于物联网的腐蚀科学共享应用等方面。这一概念以评述性论文于2015年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该论文针对金属材料服役时间长、影响因素多、腐蚀过程动态复杂,无法精确掌握其失效规律的传统难题,提出了权威性、原创性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据《Nature》对评述文章的定义),开拓了腐蚀研究新领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迄今已被引用超过550次。

2、以腐蚀大数据理论建模为基础,突破耐蚀性精确调控难题,发明了系列低合金耐蚀新钢种并实现大批量生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低合金耐蚀钢核心技术,获得了广泛工程应用。以开发新型耐蚀钢为纽带,他经常深入钢铁企业,与鞍钢、首钢、南钢和新兴铸管等钢企建设了腐蚀联合实验室,与一线科技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3、利用腐蚀大数据技术突破了重防腐技术的核心难题,发明了以低合金耐蚀钢为主体的防腐蚀综合成套新技术,成为我国重大装备走向太空和深远海的关键技术之一,成功解决了“天宫一号”、“中马友谊大桥”、“岛礁治理”、“冬奥设施”和“大运飞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装备设施的腐蚀难题。

以上研究工作,获发明专利99件,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获排名第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行业一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650篇,SCI他引20182次;专著20部;连续3年入选全球高被引作者;获2020年NACE国际腐蚀最高研究奖;入选2020年NACE会士和2021年欧洲腐蚀联合会会士;受邀任专业顶级国际期刊《CorrosionScience》首席顾问和Nature系列期刊《npjMaterialsDegradation》主编,这表明,李晓刚教授学术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顶级认可,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依据以上学术贡献,李晓刚教授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另外,李晓刚教授自2008年以来,分别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为学会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担任秘书长初期,建立一系列措施,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商务工作者,并开创了国家学会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的新模式,全面推动了学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他在学会的一系列工作和成效,深受广大腐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工作者的支持和好评,并于2022年8月当选为学会理事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