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编号: | 2022-KJ(Z)-2-001 |
获奖项目名称: | 金属表面点击组装膜的缓蚀性能及调控机制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上海电力大学 |
项目联系人: | 张大全 |
联系人电话: | 13371895945 |
联系人邮箱: | zhangdaquan@shiep.edu.cn |
项目简介: | |
本项目依据电力能源领域铜、铝等导电、导热材料防腐蚀控制的重大需求,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组装三唑类缓蚀组装膜,采用电化学测量、光谱分析法,考察了缓蚀组装膜的作用特点和缓蚀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价键合的层层组装技术,结合叠氮-炔环加成的点击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构筑三唑类多层膜,对点击组装过程中缓蚀剂分子聚集和协同组装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点击组装缓蚀膜性能调控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成果对实现铜、铝等材料的高效防腐蚀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贡献如下: (1)通过三唑缓蚀剂聚合度调控研究,提出了三唑缓蚀膜的反馈键作用机制,丰富了缓蚀作用过程中的成键理论。基于点击化学原理,创造了“点击组装”概念,在铜表面原位制备了三唑缓蚀功能膜,提高了其对铜表面的保护效果,解决了传统三唑类缓蚀剂用量大和污染等问题,并揭示了点击组装方法对表面耐蚀特性影响机制;通过点击组装方法的优化,促进表面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借助于点击化学简单而高效的成键模式,提高三唑缓蚀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从而为铜、铝等材料的耐蚀性表面处理新技术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针对金属表面智能缓蚀技术开发的难题,首次利用铜表面腐蚀产生Cu(I)的中间产物,基于点击化学反应路径高效的定位效应,直接在腐蚀区域原位生成三唑类缓蚀膜,考察了“自修复型缓蚀作用”机制,为本征型智能防腐蚀设计提供了新策略。 (3)针对一价铜离子Cu(I)容易发生歧化反应的难题,通过巯基稳定Cu(I),对巯基乙酸钠(STG)对点击组装在铜表面的三唑膜的缓蚀增效作用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激发点击反应,高效地合成点击组装缓蚀膜,扩大了点击组装的应用范围。同时考察了点击组装膜的荧光性能,为金属表面点击组装缓蚀膜性能检测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引用。发表15篇核心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635次,单篇最高他引240次。 |
010-62320080,62397591,62397592,62332301
010-82372305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腐蚀楼
100083
www.cscp.org.cn
(受理咨询、投诉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服务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微信订阅号
京ICP备130251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269号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使用帮助|隐私与安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